當下,科技正為農業(yè)寫下新的豐收之歌,也改變著新一代農民的勞動場景。他們不再像父輩們那樣面朝黃土背朝天,而是在農業(yè)科技和裝備助力下,成了“智慧”種田的主力軍。特別節(jié)目《我與國家一起前行》,一起認識一位操控著無人機,噴灑農藥的“新農人”——應超。
浙江省嘉興市綠康農業(yè) 應超:我叫應超,嘉興市南湖區(qū)余新鎮(zhèn)本地人,我22歲就學了數控專業(yè),我岳父可以說是我的領路人,他也是我們當地響當當的種糧大戶。
第一個飛手 帶動70歲老農民操作無人機
2014年,在當地農業(yè)部門的支持下,應超成為嘉興南湖第一個農業(yè)植保無人機飛手。除了給自家農田作業(yè),還能服務周邊農戶。目前團隊的8臺無人機,只需四到五天就能完成19000畝農田的農藥噴灑。而這在以前,一個工人需要五年才能完成。
浙江省嘉興市綠康農業(yè) 應超:曾經我?guī)ьI一個70歲左右的老年人學無人機,他當時就是覺得不可思議,我年紀這么大,還可以操作無人機在田里面干活,也是影響了周邊幾個跟他年紀差不多的人。
緊接著,插秧機、打捆機、摟草機也被應超開進了田里,生產效率提高的同時,還有效規(guī)避了災害天氣的影響。2022年新上的生產線,更是實現(xiàn)了水稻生產從一粒種子到袋裝米的全流程自動化。
浙江省嘉興市綠康農業(yè) 應超:這堆是300噸烘好的稻谷,放在以前要在幾千個平方里,最起碼曬上十天才能完成,現(xiàn)在通過我們的烘干設備,只要20個小時就能烘干完成了。
新農民評上職稱 種田更有奔頭
隨著科技強農、機械強農戰(zhàn)略的推進,應超和其他新農人一樣,也接收到了更多專業(yè)培訓。
浙江省嘉興市綠康農業(yè) 應超:通過上海交大老師,給我們各方面的農機技術上的培訓,評上了一個“新型職業(yè)農民”的中級職稱,像植保培訓、種植技術培訓、機械化培訓。評到這個職稱以后,感覺這是國家對我們農民的一種肯定,也是對我們農民青年的一種認可。種田更有奔頭了,更有信心了。
智能化種田 團隊全是80后90后
農村天地大有可為,應超還利用農閑時間,自修了浙江農林大學農學專業(yè)的本科,將所學應用到農業(yè)生產上。這套田間的5G數字化系統(tǒng)就是他的得意之作,通過智能氣象站、蟲情測報燈、孢子捕捉儀等監(jiān)測設備,可以將檢測到的數據,實時傳輸到智慧大廳。
浙江省嘉興市綠康農業(yè) 應超岳父 陳強根:現(xiàn)在年輕人叫他光腳下田去干,他們是非常不樂意的。隨著我們種糧用上的科技化,機械化,他們已經能穿著皮鞋從事農業(yè)生產。
目前,應超所在的農場有8位成員,全是80后、90后的嘉興本地人,原先也在工廠打工,現(xiàn)在都成了新農人隊伍里的一員。
浙江省嘉興市綠康農業(yè) 王有峰:看我現(xiàn)在穿著皮鞋干活,一天下來還是干干凈凈的,最主要的是,收入比以前翻了兩三倍。
浙江省嘉興市綠康農業(yè) 應超:一臺無人機在田里面給人家服務10塊錢一畝,你平均每天可以400畝左右,相當于你一天就可以賺4000塊錢,遠遠比城市里面干活的年輕人上班族要高得多。
浙江省嘉興市綠康農業(yè) 應超:2023年,我要帶領我的機械化隊伍,擴大種植面積達到2萬畝以上,打造一條更好的稻米產業(yè)鏈,讓更多的人吃上優(yōu)質大米。
(總臺記者 梁燁 陳沿青 王慧 王久奎 辛婭 羅霞 嘉興臺)
來源:央視新聞客戶端